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新注(二)

    、取、有、生”的十法。现将十二缘起的流转还灭两门,略述如下:  一、流转门。流转门是以无明为始、为本,最终将会引起生和老死,即所谓“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...”。既有生命体的根身,自必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,不断变异衰老,直至死亡,是谓“生缘老死”。  此十二缘起可用下列几种形式来加以概括说明:  1、三世说:“无明、行”二支是过去世,“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439740.html
  • 论佛教中的实在论和反实在论

    论和解脱论的关系,作一简略分析。   从缘起论来看,原始佛教的缘起论是十二缘起十二缘起十二种现象,被称为十二支,包括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处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。此十二支相互之间,前一支是因,后一支是果。小乘的最高真理是(苦、集、灭、道)四谛,其根本出发点是:人生是苦。十二缘起则具体说明苦的来源和苦的灭除。简略地说,最根本的苦是生死之苦。此苦是由无明而来,此苦也由除无明而灭。而由...

    林国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41379.html
  • 佛教的缘起

    果法生起所所因待的因缘。名为缘起。所以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的两句,指出诸法的关系是:因为这个东西的有,所以那个东西就有:因为这个东西的生,所以那个东西就生。以十二缘起的内容说:彼行业的有,是由于此...是错误的了!要知十二支的前后相生,是生命缘起的详备说明,实则它是不出惑业的三道的:如无明与爱取的三支,是烦恼道;行与有的二支,是业道;其他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生、老死的七支,是苦道。所以古人总摄一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14192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(1)

      目录   一、合理性、客观性   二、三法印、四法印   三、缘起说   四、十二缘起   五、四谛说   六、实践修行论   七、修行道——三学   八...意志作用及其他之精神作用。行字虽与诸行无常之行相同,但五蕴中之行,较诸行之行狭义。又将於后所述的十二缘起中之行,则与五蕴之行颇为相似,但不完全一致。关於此、请参阅后面十二缘起之说明。总之,在佛教中,虽是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846950.html
  • khāra)。众所周知,此语在中国被翻译为“行”。但是,此语也与karman一语相似,大致有三种用法。第一、诸行无常的行,第二、作为五蕴之一的行蕴的行,第三、十二缘起支第二项的行。  首先,诸行无常的...条件、原因所组合成的结果,而是指促使条件、原因合成的力量。这也是五蕴中的行蕴、十二缘起的行支中的行的意义,如同业的情况,仍然含有具体力量之意。  第二、行蕴的行,其意义内容在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多少有些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6.html
  • 阿赖耶识之「无明、爱结、有识之身」经证考察

    说明,应该是与「十二缘起」之「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……」的各支关系有关;所以,《相应部》所记载的「身」,汉译《杂阿含》配合「十二缘起」的「识」支而翻译为「有识之...根身,就是第三类「因心所生」的唯识。在唯识学者看来,是根据十二缘起中的识支,和从识到名色、六入的过程而建立的。因此,不但《成唯识论》引「识缘名色,名色缘识」,和「有色根身是有执受」,「有异熟心,善恶业感...

    惠敏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848188.html
  • 《中论》之缘起

    、爱、取、有、生、老、病、死、忧悲恼苦,是名缘生法。﹙大正2,84b15~26,《相应部》12,20 paccaya﹚  “缘起法”是“缘此故彼”的法则,以十二缘起支为例,如为何会有“行”﹙...”的法则下,所现起的一一事例,如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…等。当然“缘起”经上称之为“法住、法界、法定…”10,即有著本然性、安定性、普遍性,本不限于有情身心的,故“缘生”本亦不限于十二有支。但《阿含经》谈...

    释如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950558.html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解题

    不免就有疑问,但从事实看来,本经不可否认地具有根本法轮与称性而说的优点。   据考察,佛教圣典中,最原始的教义应是十二缘起教说,在优陀那菩提场品十经中,最初三经说明树下内观,依十二缘起的顺、逆二观。南传律藏大晶受戒篇,菩提树下成道章,也引用优陀那、感兴、自说三经。又五分律、摩诃僧只律、佛本行集经等亦依此等经文。南传相应部经第二因缘晶十相应中,第一因缘相应中收有九十三经,其中多说十二缘起,于中说其他...

    今津洪岳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864170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下)

    ,但已隐约透露出构成众生经验之心智多层活动的端诡。真正逆观经验,明确揭示构成经验之层层心智环节,自非早期佛教的观缘起莫属,无论这是指三支(惑业苦)、五支、七支、九支或标准化的十二支。由于此间所观“缘起...落实到个体经验的层次,在禅行中从事现象学还原的操作[53]。  从哲学方法,或更精确地说,从“观”作为富哲学意涵之宗教方法来看,十二缘起观与五重唯识观也都同样在运用悬置与还原法,即早期佛教的逆观流转缘起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565973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它们的功能仍存在于第八识中,所以受生之后,依然又起惑造业,使业种继续积存,因此阿赖耶识常就在六道中生死流转,永无出头的一天了。   阿赖耶识如何生死流转呢?这要从佛法上的十二缘起观说起。   (二)十二缘起的生命观(轮回观)   十二缘起,又称十二因缘,亦称十二有支,这是依因果法则,以开示有情生命三世相续的真相。   十二缘起,是无明缘行、行缘识,识缘名色、名色缘六入、六入缘触、触缘受、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